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

實例二班心得


上過思維班之後已經過了半年,
雖然在生活上儘量把握機會作各種嘗試,
不管是前五部,三原則,後四點,或是腦力激盪CRAG
但畢竟自已悶著作,感覺還是有一些受到限制的感覺,
而這樣的限制是來自於自已思考層次的不足。




例如:
在針對人的關係上,有沒有辦法掌握每個人的關係?
針對因果關係,到底哪個是因,哪個是果?
或是在思考解決方式,能不能想出多個備案?

很榮幸這次有機會能參與a大師這次抽空辦的實例班,也會感謝這次替供案例的各個同學!這次的每個案例都很有趣,但整個看下來可以發現:

1 確實反映出談判在生活中的無所不在,不管是個人對個人,個人對公司,部門對部門,公司對公司,甚至是面對整個國家社會,隨時都有可能用到談判,
2 反映出了談判的重要性,不去談,小則影響個人生活品質,大則影響到人的生命,如此,還能說不會談沒關係嗎?

問題分析


在課程中,有提到如果面對一個問題時,我們要想辦法把問題轉變為機會或是一個議題(issue), 因此有建議到SCQA的方式(自已google)

流程大約是
S: situation → 我們現在面對什麼情況
C: complication → 主要的困難點
Q: question → 定義問題
A: answer → 找出解決方案

第一步是先分析情況,從整理上課筆記中,自已想的方式是這樣:
針對人、錢、權力和責任歸屬的流動來思考

第二步是找出目前的障礙在哪裡

第三是定義問對問題,而這一點其實反而不容易作到。過實去其實在不同的課程都會提到定義問題的方式,
在這裡藉由恭甫老師提供的方式:

1 5個問題法
2 魚骨圖

第四步是找出解決方案。
這一步也是老師希望我們好好訓練自已的方式,就是在每一次事件中至少想出5個解決方案,另外根據每個方案作反向思考(ps1)。有愈多方案,愈能減少意外的發生。其實這是可以和3*3一起訓練。

另外上面的SCQA也可以配合談判前5部服用,但不管用哪個方向,最後一定要有一個可執行方案!

時間控制


而在一般開會,可能每個問題都只有不到10分鐘的時間。在課堂中雖然我們針對每個案例有將近35分鐘的時間,但還是感到時間不足,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花在情境的分析(資訊收集)。下次還是帶個手表比較好控制時間。

後續


在討論實例的過程中,也不僅是針對談判,討論內容甚至包含了人生態度、職場、法例、社會、甚至哲學…內容太廣,在此就不要劇透太多,除了保留一些神祕感,也令人更期待實例三班的產生!


日後檢討


幾個日後可以努力的方向:

1 時間運用(開會中分析問題及提供解決方案)
2 養成習慣(3*3)
3 習慣不舒服的感覺(或說是習慣壓力,不是只針對個人或作為戰術運用)
4 針對對方的每句話作初步正負值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