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

OPLL

 Blog已經久沒更新,但看到領頭羊(Se-yi姊)寫的文章,想到在某次門診,追踨好一陣子的患者A說了內心話:

「醫師,老實說我剛開完刀的時候實在蠻恨你的…」

前期提要

A兄一開始來看的時候是說兩手很麻,麻到晚上也很不好睡,反正就follow自已的routine,先照個x光片,一看,在椎體後方就有一條看起來有鈣化的樣子,那時候其實已經有個底了,加上開始有一點神經學症狀像hoffman sign,DTR這些,當時就排MRI。MRI等1-2個月基本就是常態,理所當然就先藥物治療,同時建議等待期就先作復健。

追蹤期

後來追蹤過程其實病情變化很快,在兩個月內進展到連拿筷子都有困難,也還好MRI作完了,一看,C2-7整片的脊椎狹窄合併神經壓迫,而且已經壓到有影像上的變化(cord injury,圖有興趣請看可愛的卡通圖),當然就沒什麼選擇也只能建議住院手術。本來我自已內心還抱一點希望,但是住院中的電腦斷層看起來也是整條的鈣化,診斷也只會是continue type OPLL。

手術選擇

其實我是追求效率()的人,能不開刀就不開刀,能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步驟就減少步驟。但對嚴重的OPLL來說,對病人最好的作法是前加後360度的減壓加固定,但前開完又後開,大概從早開到晚累個半死…所以還是問了各方高手意見,看有沒有什麼更有效率(輕鬆)的作法,但最後在各家高手的建議(鞭策)下,還是只能面對現實,認份的執行自已覺得最好的選項。

兩方皆輸

所謂對病人的最好真的是最好?以A兄來說,原本的想像一定是認為開完刀就回到100%原來的生活吧。但是對OPLL來說,一發生神經狀況,而且還是已經有神經損傷,要回到原本行動自如本來就不容易,更何況在減壓過程,很容易會有進一步的神經受損,因此大部份的病患開完刀常常是… 症狀更嚴重!搞得雙方都心情不好。那幹嘛要開?沒辦法,很無奈的,再拖下去恢復的機會只會更低,更何況這位A兄症狀惡化的速度蠻快的,再等下去可能就全癱了。

低潮期

開完刀,果不其然,馬上就是一個四肢不能動的情況(mp1-2)。除了立刻追蹤影像(看起來減壓ok),加上進行藥物調整,過了三週,總算可以練站,但壞事總是接兩連三,一下疫情爆發,一下A兄確診,一下看護確診,搞得復健也是兩天補魚三天曬網的,結果前前後後搞了兩個月,總算是可以拿助行器走路。整個過程A兄表現在臉上的神情真的是有夠…灰暗的,雖然沒說,但我也知道他沒預期到怎麼開完刀會這樣差,一開始也只能儘量鼓勵,但後來因為慢慢有進步,另外可能A兄心情上也比較能接受了,就對復健比較積極,在正向循環之下,進步就愈來愈快了。

一年過後

回到片頭,A兄目前總算可以走路,不過當然是沒辦法像原本那樣自然的走。也許是有好轉了,又或者也接受目前狀態所以心情好些,所以就蠻直接了當的跟我說這些吧。不過會聽到這樣的話法其實我自已內心也不意外,因為根據之前幾位也是continue type OPLL的處理經驗來說,本來就預期好後續恢復過程都是這樣,其實有點像指數函數,一開始很辛苦,後來通常都進步愈來愈快也愈來愈好,能作的就是在一開始鼓勵病患而已,但是初期醫病雙方壓力都很大就是了(其實我還好,就一堆被抱怨怎麼沒好之類的而已)。

等價交換

最近在網路上,不管是病友會,加上和許多同修的私下討論中,總會看到有人一些蠻神奇(花大錢)的療法。但走了一陣子的神經外科生涯,我自已的經驗是這樣的,想要獲得東西,一定會付出一些代價,當然我們都希望有什麼治療方式是百利而無一害,但是最後都會發現一定有付出的代價,甚至更多,只是當時我們沒發現,或是不願意去發現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