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

恐怖的動脈瘤(aneurysm), episode 1

作者:Wei Hsun Yang

Introduction


好久沒有寫點正常的文章了,前陣子正好是春季,也算是動脈瘤盛行的季節。

其實嚴格來說,應該是先介紹自發性蜘蛛膜下腔出血(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,SAH)



電腦斷層顯示有SAH


為何要加一個「自發性」?主要是希望和外傷性作區分,而「蜘蛛膜下腔 」講的就是出血的位置了

而為何會有這樣的出血呢?
解釋上一般會講中風,這是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理解,但是若是去細分原因,最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瘤造成的(aneurysm,佔75-80%),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,例如動靜脈畸形(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,AVM)

一旦電腦斷層出現這樣的出血,因為上面講的兩種都是屬於血管方面的疾病,所以接著會建議針對腦內的血管作檢查。

影像學檢查


檢查的方式有幾種,分成最傳統的血管攝影(angiography),然後有近期的電腦斷層血管檢查(CTA),或是核磁攝影血管檢查(MRA)。

其實每個方式都各有優缺點,像電腦斷層就是速度比較快,而且把動脈瘤抓出來的機會也蠻高的,甚至可以和血管攝影不相上下,但是缺點就是必需靠技術師或放射師小心的針對血管重組出來,因為電腦斷層影像會受到骨頭,金屬物的干擾,所以重組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,干擾太嚴重就很難看出動脈瘤的位置。

說到這個真的很感謝放射師和放射科醫師的努力…

因此在目前來說,血管攝影仍然是標準的方式(gold standard)  !

當然血管攝影過程要作血管穿刺(找到夠粗的血管才能放管子),而且整個過程比較久(30分-1小時,不一定),還要打大量的顯影劑,但是藉由血管攝影,我們可以知道動脈瘤的大小,外形,和來源血管的相對位置,以及每一個動或靜脈對大腦的供應程度,尤其是最後一項是電腦斷層無法取代的。


期待下集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