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
2018龍吟趨勢論壇(1)

為何會寫這個是因為台灣老年化的速度是愈來愈快了,某次拿到病人的list是這樣的





幾乎70起跳…惟一的年輕人是因為車禍不小心騎太快。之前還有碰過100歲的病人,但更誇張的是照顧者是80歲…差點搞不清楚誰才是病人。既然趨勢是不可避免,我們要怎樣去面對以及解決就成了必要事項。

這次為何會知道這此的論壇是透過友人snow介紹的,再次感謝資訊的分享!有關這次演講的演講人和大綱介紹請參閱這裡,在這也作個筆記和心得當作未來的參考資料。在開始之前,先說明因為一開始到的時候有點晚了,所以是從第三個演講開始聽的…另外這次論壇針對的對象主要是還有自理能力,甚至有自主管理能力的族群。以下就根據各個演講作整理。

預見兩岸無齡樂活模式 

別蓮蒂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執行總監

開始是提到台灣老化人口的急劇上升,預計2018(就是現在)就是高齡社會,而2026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以上占20%以上)。經過深度訪談近2000人,訪談的問題是:針對退休後的生活要如何安排,甚至是退休前就作好準備?

訪談的紀錄大致上是這樣,所謂的作好準備是針對兩方面:一方面是心態上的改變,從服老(接受變老)變成抗老(心態年輕)或是自在面對老。另一方面是退休之後,時間是比較多之後,要能自已安排活動。因此在還沒退休之前就先累積健康資本,以及生活能力加強。

健康資本的部分:
1 心態上主動出擊:自已規劃安排運動、配合專業知識及器材輔助
2 家人支持:讓運動成為家人話題,且數據可以分享(strava等)
3 飲食健康

至於如何進一步促進健康,大家有一些想法如下:
1 量測器材要簡單化,不需子女協助
2 器材能根據數據給予建議,例如數據可以直接連結醫護機構
3 有機食材
4 根據身體狀況調整每天的飲食
5 有緊急狀況能通報救援
4 家務交給機器人,目前有,但據說不便宜,連結在此
5 IOT:類似物聯網的想法,例如床,馬桶可以有監測生理機能的功能
6 機構vs家裡:雖然說台灣的目標是在地老化,但是有專業的養老機構時,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,原因是住民的年齡差不多比較有話題,且有足夠醫療設施,但是還可以加強的是希望有懂心理的人可以互動,平常要有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
7 住處:生活機能好就不用仰賴子女,除飲食,購物,就醫,運動之外,要有可以學習,娛樂場所。希望診所要近一點,但是醫院就不用很近(車程15分鐘可以到就好)。希望附近要有兒孫可以成長的環境。

高齡者身心強化之國家具體實踐

荒井秀典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副院長

雖然演溝的部份英文聽不太懂,但是儘可能的寫出自已的心得。首先蠻推薦大家去看他們中心的簡介 , 可以說是相當的威。當然他們有夠多的住民和夠長的追蹤年數,使得他們有一個強大的資料庫,另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醫療和產業,藉由跨界合作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可能。

裡面有提到一個名詞frailty(衰弱),這個名詞在後面的演講也會出現所以先簡介。一個人年紀大之後,身體的生理功能自然就會減弱,但如果每一個器官都變弱時(例如同時心臟不好,肌肉變少,又加上骨質不佳),累積起來對人產生的影響就很可觀。但fraily的人其實還沒有到失能(disabled)的狀態。

另外一個有趣的概念是,日本把frailty延伸到不僅是生理上的失能,而是包含了:

  • social frailty
  • cognitive frailty
  • physical frailty

也就是除了個人生理以外,也考慮了心理,甚至和社會互動的評估。因此他們建立一個frailty checklist去包含social, cognitive, physical的評估分數,然後他們也發現這種評估分數是會影響到未來的independence, mortality。也就是這個人未來會不會需要依賴他人? 依賴的程度? 認知功能? 同時也提到sarcopenia(肌少症)和dementia(失智)

有了評估之後,要如何去促進健康?除了飲食方面,他們認為運動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,因為根據他們的研究,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肌少症,更可以促進認知功能,甚至可改善大腦腦容量(減慢大腦萎縮的程度)!  他們在運動的設計其本上是一週三次,一次90分鐘的課表,不過同時也藉由量測肌肉量,強度來作個人化調整。